虎瀾集: 雲端運算的考量點

November 27th, 2008

前一篇虎瀾文章中提到了為什麼要用 ESB 和雲端運算的根本原因 (對啦就是萬惡 cost down),不過呢,Tony 大神很久以前就開示過:「理想是美麗的,現實是殘酷的」。想當年 CORBA 也是吹得天花亂墜,結果一樣成了歷史的塵埃,這不過是眾多失敗技術中的一個小小例子而已。現在讓我們來想一想,新的雲端運算技術到底有什麼風險。

最基本的風險在於基礎假設,每台終端都可以連上雲端。這表示企業仍須布建基礎網路架構、防火牆、multi-homing 等等今日 IT 所做的網路基礎設施。一般來講,我們很難精算出 IT 的成本結構有多少趴數是由網路基礎設備所貢獻的。另外,只要電腦連上網路,就一定會有資安的問題,目前企業用資安軟體仍是基於傳統的 Windows AD 架構為多,這表示企業仍然必須養護或外包相關的配套措施,基於以上兩點,用雲端運算所能節省的長期成本必須打個折扣,因為企業只是少裝幾個機架而已,基本的設施依然無法擺脫。真正可以節省又有實惠的部份反而是對外的網站,因為雲端資料中心的水管比較大隻 😀

第二個風險是開發的風險,雲端運算太新了,開發模式以及配套的 tool chain 其實都處於摸索的階段,以風險管控的角度來看,開雲端運算的專案風險要比已經成熟的 multi-tier 或 client-server 類專案要高的多,它的成本預算勢必也會比較高。如果這個成本高到可以抵銷軟體 life cycle 內的維護成本時,除了讓開發的人練功學經驗之外,對企業本身並沒有顯著的益處。

其他還有一些小型的技術上的風險,例如大樹招大風,敢招惹大型資料中心的黑客不是超級菜鳥就是超級高手 🙂 資料安控 (開玩笑,連歐巴馬的通聯紀錄都有人敢看了,你覺得你家的財報不會有人想看嗎?) 還有些在分析階段就可以大致找出來的東西。但這些小風險和前面兩者比起來,算是在初期就可以規劃或掌控的事情 (SLA 總不是寫好看的唄?)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如何降低基礎設施的成本,不然仍然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吸引企業轉移現有的系統。若由 SI 業者或 IT 外包公司和雲端業者及電信業者整合,一條鞭搞定所有問題,那這個商業模式的問題就轉化成如何在 SI 業者或 IT 外包公司這一塊來控制成本,或許有成功的機會。

技術文章, 無責任評論 | Comments Jump to the top of this page

Comments are closed.

隨便寫寫大家隨便看看的不出名小格子

舊文索引

站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