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放棄德國廠

September 29th, 2006

明基宣佈放棄德國的手機部門,向德國政府聲請破產。第一個倒楣的當然是它在德國的員工,掃到颱風尾的還有像英飛凌這些供應商。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台灣的媒體大多著重於報導明基在自有品牌上的失敗,以及李焜耀在股東會上的臭臉。美國的媒體則著重於報導德國員工的反應,人們對西門子的不滿,以及德國又失去了三千多個工作機會。

路透社有一篇報導在比較明基的失敗與索尼愛立信的成功,其中有提到一個猜想是團隊整合的不順利,文中引述某位名叫 Ben Wood 的顧問的話說:「明基的德國主管因為他們到台灣的旅行而累壞了」。這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論點,讓我聯想到美國有許多失業的高科技勞工抱怨工作機會都流失到印度去了。

這兩者有什麼關係呢?明基的德國主管沒有能把事情做好,是因為旅行太累,所以是明基的錯;美國公司到印度徵人,導致高科技工人找不到工作,所以是公司的錯。一切都是萬惡的資本主義的產物,員工沒有錯。讓我們換個角度來想想看,明基的德國主管要常常到台灣來開會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搞不定,能搞定的話西門子也不會送給明基還附嫁妝;美國公司貪圖印度人工便宜是一個原因,您要不要到美國的高科技公司裡去看看印度人佔多少比例?另一個很少被拿來討論的因素是,做高科技這一行的個別的產能差異非常的誇張,就好像專業經理人的管理能力差異一樣的誇張。

不管是專業經理人,還是專業科技人,他們所在的資本主義世界是按照達爾文的理論來運轉的,只有最合適的人才能活下去,至於人處於世界上的那一個角落,似乎並不是那麼的重要。身處於這個叢林裡,感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同時,還是多想想如何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比較實際吧。

無責任評論 | Comments Jump to the top of this page

Comments are closed.

隨便寫寫大家隨便看看的不出名小格子

舊文索引

站內管理